汉查查 » 古汉语字典“惮”文言文意思“惮”在古汉语中的解释繁体:憚简化方式:偏旁类推
拼音:dàn/dá
“惮”字的古汉语解释 dàn1.动词 怕;害怕。《论语·学而》:“过则勿惮改。”
2.形容词 形容非常威严。《战国策·秦策》:“王之威亦惮矣。”
3.形容词 通“瘅”。劳苦。《诗经·大东》:“哀我惮人。”
【又】<形使动>使……劳苦。《诗经·小明》:“心之忧矣,惮我不暇。”
dá通“怛”,惊惧。《周礼·考工记·矢人》:“则虽有疾风,亦弗之能惮矣。”
【惮烦】怕麻烦。
【惮赫】声势很大的样子。
“惮”国语辞典解释 dàn动词怕、畏懼。《楚辭.屈原.離騷》:「豈余身之憚殃兮,恐皇輿之敗績。」 《晉書.卷四五.劉毅傳》:「毅幼有孝行,少厲清節,然好臧否人物,王公貴人望風憚之。」 “惮”康熙字典解释唐韻集韻韻會徒案切正韻杜晏切,𠀤音但。說文忌難也。从心單聲。一曰難也。增韻畏也。 又集韻得案切,音旦。書·畢命彰善癉惡。或作憚。 又集韻丁賀切,音跢。說文勞病也。本作癉,或从心。詩·小雅憚我不暇。朱註憚,勞也。 又集韻尺戰切,音硟。難也。揚子·方言齊魯曰憚。 又韻會昌善切。慢易也。 又集韻蕩旱切,音蜑。勞也,難也。詩·小雅哀我憚人。 又集韻黨旱切,音亶。勞也。 又通作怛。周禮·冬官考工記·矢人則雖有疾風,亦弗之能憚矣。釋文音怛,都達反。 又韻會唐干切,音壇。驚怛也。莊子·達生篇以鉤注者憚。 又五音集韻於權切,音𡣬。車敝貌。“惮”形意通解略說: 金文與篆文從「心」,「單」聲,本義為畏難、畏懼。詳解: 金文與篆文從「心」,「單」聲,本義為畏難、畏懼。《說文》:「憚,忌難也。从心,單聲。一曰:難也。」段玉裁注:「憚,忌難也。憎惡而難之也。《詩》亦叚爲『癉』字,《大東》『哀我憚人』是也。从心,單聲……當作『難之也』。難讀去聲。今本奪『之』字。凡畏難曰憚,以難相𢙷嚇亦曰憚。昭十三年《左傳》曰:『憚之以威。』《周禮》:『暴内陵外則壇之。』壇,書或爲憚。大鄭讀從『憚之以威』之憚。《西京賦》曰:『驚蛧蜽憚蛟蛇。』」 金文見於中山王鼎。 古書用作本義,表示畏懼,如《論語.學而》:「過,則勿憚改」;亦引申為敬畏,《漢書.東方朔傳》:「諸侯憚」。 「憚」亦通作「彈」,表示動彈,如王實甫《西廂記》:「怕待動憚」。相关查询懅窞憯愊惴怔愔悒恂忤惘恸恬悌惕悚性悛怯惬憔悄恰惋怕懦慑忸悟惺+古汉语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