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学生网络素养提升重要性
伴随着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活动方式,也带来了全新的数字化生存。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网络强国”战略,通过正确认识和运用网络各项资源提升大学生网络素养,为学生提供清朗、健康、积极向上的网络环境,是进一步推进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实现网络强国战略的关键前提。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指出,截止到2023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已经达到10.92亿人,其中大学生网民不可胜数,占比客观。由此可见,网络作为家庭、学校等现实世界的延展,已经成为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但是,这一把“双刃剑”不仅为大学生的成长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更是充满了网络诈骗、网络泄密以及网络舆情。因此,提高大学生网络素养迫在眉睫,辅导员们责无旁贷。
二、大学生网络素养概念界定
“网络素养”是指人们通过实践养成,后天教育和环境影响所形成、发展起来的道德修养,是影响人们在互联网中生存和发展状况的内在约束因素。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积极正确的判断和运用网络知识,有效的进行传播和创造是网络素养的重点。其内涵是指人们在道德和法律的约束下,利用网络知识、网络工具去获得信息,处理解决问题,以达到目的。
三、大学生网络素养提升的基本途径
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的提升是建设网络强国的重要支撑,良好的网络生态环境是互联网得以长远发展的基础,较高的网络素养是建设网络强国的根本。
(1)提升大学生知网水平,重视价值引领
在网络强国目标下,高校作为大学生网络素养培育的主阵地,应积极开展系统化、结构化的网络教育,让大学生准确认识网络,深刻理解网络的功能及特征,增强网络安全意识。
一是统筹推进课程育人质量提升体系,提升学生知网水平。要加强网络规范教育,把网络素质教育融入各学科之中,进行跨学科合作,向大学生普及对网络的认知、信息识别、网络安全、网络道德、网络技术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二是重视大学生网络心理和行为的价值引领。要用大学生喜欢和愿意接受的方式去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强调其分辨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引导大学生明是非、辨善恶、知良莠。有些大学生容易“网络跟风”,其根源就是心中没有正确的价值观。
展开全文
(2)提升大学生用网能力,增强网络思辨能力
构建良好网络生态环境不是一日之功,也不能以管窥豹,要培养大学生批判意识和理性思考能力,引导大学生科学健康用网,防止沉迷和滥用,在大学生思想状况发生偏差时,应及时疏导,纠正价值取向,使其不盲目跟风,适度干预大学生用网,文明发言,理智地表达自身观点和情感,引导学生文明用网,安全用网,助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3)提升大学生交网质量,净化网络生态环境
网络质量的提升离不开国家监管和高校配合,标本兼治,针对目前形式推出新措施,国家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强化平台责任,加强监管,并向技术借力,推动责任落实落细,营造清朗的网络视听环境。大学生要处理好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关系,正确认识网络生活与身心健康的关系,坚守网络道德底线,创造性的利用网络,收获快乐和兴趣,汲取知识,锻炼思维,开阔视野。在实际使用中通过网络提高生活学习质量,丰富精神世界。
四、结语
在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其网络素养的高低对网络环境有着显著的影响,大学生网络素养的提升对净化网络空间,营造清朗网络环境有着重要意义。要集聚众智,汇聚众力,切实提升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和批判意识,明辨信息的是非真伪及其价值取向,逐步形成理智的判断、坚定的意志、健康的心理和高尚的志趣。
作者简介
青岛理工大学陈迪
以上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立场,欢迎大家联系文章原作者或评论区讨论。
责任编辑:许琦
投稿邮箱:young@bjtu.edu.cn
投稿请注明作者单位、姓名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