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将 圣米歇尔山 与对岸相连的长堤始建于1874年,在之前的漫长岁月里,每到黄昏,大西洋的潮水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奔腾而来,淹没通往岛上修道院的路,把圣山还原成孤岛的模样。

而每年春分(3月21日)和秋分(9月23日),这里将迎来最大的潮汐,十米以上的巨浪拍打着堤岸的栏杆,势如奔雷,可惜我只能在山下纪念品商店的冰箱贴上欣赏这幅画面。

圣米歇尔山

傍晚前的沼泽地,找个水沟拍倒影基本上很难,即使尽量挑干实的地面走,还是觉得有双雨鞋或者溯溪鞋更好。

圣米歇尔山

雨果描写道:陷入流沙之中,一定会遭到惊心动魄的埋葬,这个过程是漫长的、必然的、毫不容情的……

由于 圣马洛 海湾潮水的“善变”,流传着许许多多可怕的故事, 比如 ,会追赶骑士的涨潮,在巨大的流沙中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踪的满载货物的马车,陷入淤泥不能自拔而悲惨死去的旅人。

但这也正是圣米歇山不可攻破的原因之一。甚至在长达百年的英法战争中,圣米歇尔成为了这个地区唯一没有沦陷的军事要塞。

圣米歇尔山

城墙上的防御工事。

圣米歇尔山

山下是个村庄,村庄的屋舍盖在沿 海城 墙的内侧。目前在村庄内经营旅馆及纪念品店的,都是早年服务朝圣者的商人的后代或继承人。

旅馆只有一间,没有电梯,需要拖着箱子爬很高的台阶,绝大多数游客选择住在一公里外的村里(从距离圣山2公里的停车场乘坐免费的Shuttle bus,中间站就是那个可爱的小村)。所以,非旺季的黄昏时,这里的街道已趋于冷清。

圣米歇尔山

最醒目的招牌莫过于La Mère Poulard,创始人正是赫赫有名的 普拉德 嬷嬷,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时候就在此间经营旅店,经常扶危济困,照顾信徒们的食宿,如今山中几乎过半的旅游产业都属于嬷嬷的后人,包括那个唯一的Hotel——le terrasses poulard。

La Mère Poulard

还有嬷嬷饼干。

圣米歇尔山

餐厅的后厨摆放着一大筐鸡蛋,嬷嬷的发泡煎蛋卷自创始之初风靡至今。甚至很多人写道:没吃过嬷嬷煎蛋卷,不算来过米歇尔山……

La Mère Poulard

100多年间,餐厅名人墙上积累起相当豪华的阵容。

La Mère Poulard

价格不菲的煎蛋卷,如果我吃的时候知道它那么贵可能会硬着头皮吃完。和我想像中的煎蛋卷大相径庭,中间是软软的,鲜嫩富有弹性,味道像纯天然的生鸡蛋。

La Mère Poulard

入夜的 圣米歇尔山 仿佛童话里的城堡。

圣米歇尔山

圣米歇尔山

圣米歇尔山

哥特式教堂的尖顶上,依稀可见金光闪闪的大天使圣米歇尔,他张开翅膀剑指苍穹,尖顶和4.5米高的鎏金铜像是在1879年添置的,夜晚的视觉效果远远好于白天。

圣米歇尔山

大概是看多了天使长大人的同人文,导致我对之有一种特殊的情结……

步行街上,两只瞄瞄见面了,还有一只围观的,我看到这个画面,觉得它们随时要变身。

圣米歇尔山

原来,我想像中的圣山日出画面在平地上基本无法实现,我拍这张泥泞中的日出时,圣山在我的左手。

圣米歇尔山

这是小白用人机拍下的壮观的圣山、云海、日出。

圣米歇尔山

圣米歇尔山

圣米歇尔山

圣米歇尔山

一个长不出翅膀又不勤奋的人只能把照片拍成这样,倒影是拍不全的……

圣米歇尔山

圣米歇尔山

一个虽然没长翅膀但是很勤奋的摄影师能把照片拍成这样……目测铁裆侠得比我多跑出去2公里。

圣米歇尔山

座落于山顶修道院建筑群,足足比它“脚下”直径约1公里的小山高出近两倍。它经历了四个时期长达800年的建造,却奇迹般地达成了统一的风格,毫无疑问地成为了中世纪建筑风格的典范。奇迹修道院这个名称似乎从十七世纪末才开始使用,

奇迹修道院

奇迹修道院

奇迹修道院

奇迹修道院

这是公元9世纪初,修道院始建时的模样,欧伯特主教模仿 意大利 的嗄岗山(Mont-Gargan)圣堂,将修道院建成粗犷的风格,间接呈现嘎岗山圣堂岩洞圣堂的风貌。

奇迹修道院

在10世纪中期,教堂迎来了繁盛的局面,修道士们于十一至十二世纪间首先建造了罗曼式修道院,包含位于岩顶的大型教堂,及位于北、西、南三侧山腰上的一群三层式建筑。

这时候的修道院不仅供神职人员使用还接待朝圣者,并且不管他们的身份尊贵还是卑微。

奇迹修道院

1204年,法王绯力二世( Philipee Auguste)在与 英国 的征战中,不慎烧毁了部分修道院建筑,但财大气粗的绯力二世马上在1212-1218年间对修道院重新改建,只用了短短6年,其速度创下了建筑史上的记录。

这时候的修道院东侧按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布道厅、贵宾厅、修士用膳厅。体现了中世纪社会的三个阶层等级:劳作者、战斗者以及祈祷者;西侧则是食物贮藏室、骑士厅和回廊内院。

奇迹修道院

在接下来的十三世纪到十六世纪初,环绕修道院主体东侧及南侧陆续建起院长居所、修道院行政司法厅室等建筑,逐渐形成了今日所见的规模。

奇迹修道院

山的西面有一个比较大的平台,能欣赏到整个海湾的全景。

奇迹修道院

奇迹修道院

修道院的中心——罗曼式大殿。原本有七个开间,由于结构的稳定性不够,大殿的北侧(正前方)出现过崩塌,后来只保留了四个开间。

正前方是哥特式祭坛间。

早在十二世纪,罗伯特院长就在这里建了两座囚房用来监禁犯了重罪的修道士,从十五世纪末,修道院干脆分出一小部分改建成国家监狱。 法国 大革命后,本笃会修士被迫离开圣山,整个修道院从1793年开始成为一座巨大的监狱,在1863年监狱关闭前,这里关押了一万四千多名囚犯……

大概是这个原因,身处建筑内部,会让我有分外凝重的感觉。

奇迹修道院

安装于祭坛间支柱之间的浮雕——福音书四著者。

奇迹修道院

这件浮雕描述了天使长圣米歇尔最后一次托梦给主教的场景,大拇指按住了欧伯特的脑门,但奇怪的是,我看到了欧伯特主教的头骨的图片(头骨存放于 阿夫朗什 的圣热尔韦教堂珍宝馆),那个一指宽的洞在后脑勺上。

奇迹修道院

奇迹修道院

奇迹修道院

回廊内院是祈祷静思的地方,修士们围着这个走廊一边转圈一边阅读并反复思考上帝的圣言。

奇迹修道院

与回廊内院连通的用膳厅。在修道院建筑中,一般用膳厅同时也用来举行各种庆典,因此会被布置得格外漂亮。

奇迹修道院

位于二层的美椅厅,是修道院长进行审判的场所,因为审判时坐的椅子极其华美,故得名。十三世纪时这里接待过来访的总督,因此也叫总督厅。

穹顶是1994年才重建的,半筒形护墙板上密布着黑色百合花。

奇迹修道院

这个厅取名为骑士厅,它的实际功能是修道士的工作间,北侧有两个大壁炉,可以供修道士们暖手。

奇迹修道院

遗憾的是, 圣米歇尔山 最古老的建筑并不对外开放。它是修道院的心脏,也是传说 中欧 伯特主教最早建立的修道院建筑。

我把重头戏 圣米歇尔山 放在了游记的开头,但实际上它是我们行程的最后一站,由于要赶时间,浏览的时间十分有限,如果属于博物馆控的体质,可以租用这里的中文语音讲解器,留出4-5个小时的时间拍拍照、发发呆……

虽然整座修道院没有任何华丽的装潢,藏品量也不算丰富,但是类似这种多层次、结构复杂的教堂群并不多见。那些仿佛平铺直叙却又暗藏变化的光线绝对是摄影师的挑战,我到现在都不知道怎么面对储存卡里脑残按下来的一堆不知所云的图。返回搜狐,查看更多